豬皮膚性疾病需養殖戶及早防治
豬皮膚性疾病是養豬業多發病之一,特別是規?;i場進入晚秋和冬季以后,豬只飼養密度加大,增加了互相接觸的機會,更容易發病。皮膚病不但影響豬只的生長發育,嚴重者也會造成大批死亡。因此,獸藥廠家-興旺獸藥的專家提示,必須加強飼養管理,注意鑒別診斷,及早采取防治措施。
1、濕疹
濕疹多是因為皮膚不潔、濕熱蒸、汗液浸漬、烈日曝曬和昆蟲叮咬,或由于某些化學物質刺激,以及飼料單純、礦物質和維生素不足等而引起的皮膚表層的特殊炎癥。其特征為常在豬的頭、面及股內側皮膚上出現紅斑,然后形成丘疹、水皰和濃皰。病豬表現瘙癢不安,不斷在墻壁和食槽上擦癢,擦破后露出糜爛面,出血。病變逐漸擴大到全身,最后形成痂皮,皮膚增厚并有皺褶,被毛脫落。
診斷 根據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可初步確診。
防治 首先清除發病原因,在早期(紅斑期和丘疹期),患部可用保護性撒粉(滑石粉或硼酸、鞣酸各等份混合粉劑),當水皰或膿皰破潰后,患部可用2%明礬水或2%鞣酸溶液沖洗,洗凈后涂1%~3%紫藥水;到后期(痂皮期),患部可用雙氧水、1%~3%硼酸溶液沖洗,洗凈后剝去痂皮,涂以氧化鋅或硼酸軟膏等,并配合應用抗組織胺藥、副腎皮質激素和維生素B6等藥物治療效果較好。
2、蕁麻疹
蕁麻疹又叫風疹塊,多是由于某些有毒飼料、藥品,或被昆蟲叮咬,或因患胃腸道疾病時某些毒素被吸收等原因,所引起的一種過敏性皮膚反應性疾病。臨床特征為皮膚突然出現水腫性圓形扁平疹塊,密集存在,大小不一,常出現在眼瞼、鼻、頸側或會陰等部位,皮膚瘙癢,有的局部脫毛。嚴重者,食欲減退,精神不振,輕度下痢。各種年齡的豬只均可發生。
診斷 根據病豬皮膚出現一過性膨疹,用抗過敏藥物治療有特效,即可初步確診。
防治 消除病因,應用抗過敏藥物,如鹽酸苯海拉明、鈣制劑、硫代硫酸鈉等,或靜脈注射普魯卡因,或皮下注射腎上腺素等藥物,并配合整腸、緩瀉等治療,效果較好。
3、水皰疹
豬水皰疹是由水皰性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、熱性傳染病,各種年齡的豬只均可發生。其臨床特征與豬口蹄疫極其相似,主要表現為病豬體溫升高,在鼻盤、唇、口腔、蹄部出現水皰,破潰后成為潰瘍。嚴重者出現跛行,精神沉郁、食欲減退。但死亡率不高,恢復較快。
診斷 從臨床癥狀還無法與口蹄疫、豬水皰病、水皰性口炎相區別,可根據易感動物,結合動物接種試驗、血清學試驗及病毒分離培養確診。
防治 目前尚無特效療法和疫苗預防,主要靠加強飼養管理、封鎖、隔離消毒來控制。病豬及其產品不得移動,凡與病豬接觸過的運輸工具和用具,消毒后方能使用。治療期間,給病豬喂以流質或軟的飼料和清潔飲水,保持圈舍干燥,防止蹄部污染,患部可涂以制菌防腐藥劑,如龍膽紫、5%硫酸銅溶液等,必要時全身應用抗生素以防繼發感染。
4、水皰病
豬水皰病是由水皰病毒引起的極似口蹄疫的一種豬的急性、接觸性傳染病,各種年齡的豬只均可發生。其主要特征是在豬的蹄冠、蹄叉、蹄踵等部位出現一個或多個黃豆到蠶豆大、圓形或橢圓形水皰,水皰內充滿清亮或淡黃色液體,繼而潰爛,嚴重的體溫升高,疼痛加劇,不能站立或行走,出現跛行。部分病豬在口腔、舌頭、奶頭和鼻端等處也出現水皰。
診斷 本病僅為豬發生的一種以蹄部出現水皰為特征的傳染病,要確診需進行實驗室診斷。
防治 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,重在加強檢疫,與病豬接觸過的用具和運輸工具應徹底消毒,病豬的頭、蹄需進行無害處理。未破潰的水皰可剪破,并用0.1%高錳酸鉀或2%明礬水等藥液沖洗,然后涂擦碘甘油、龍膽紫或磺胺軟膏,必要時注射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,以防繼發感染。預防可用鼠化弱毒疫苗或細胞培養弱毒疫苗免疫接種。